山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预防指南
为引导公众科学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,特制订本指南。
一、普通居家人员
(一)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
1.外出佩戴口罩。外出前往公共场所、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,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。
2.随时保持手卫生。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;从公共场所返回、咳嗽手捂之后、饭前便后,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,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;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,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;打喷嚏或咳嗽时,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。
(二)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。
1.勤开窗,常通风,保持居室整洁。
2.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,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,弃置于有盖垃圾筒内。
3.注意营养,合理膳食,适度运动,充分休息,保持心情舒畅。
4.家庭备置体温计、医用口罩、家用消毒用品等物资。
(三)健康监测与就医
1.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,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。
2.若出现发热、咳嗽、咽痛、胸闷、呼吸困难、乏力、恶心呕吐、腹泻、结膜炎、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,应主动戴上医用口罩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,途中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。
(四)尽量减少外出活动
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。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,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,例如公共浴池、温泉、影院、网吧、KTV、商场、展览馆、图书馆等。
二、出行人员
(一)日常出行人员。
1.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前往超市、药店等公共场所时,要佩戴口罩,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。
2.个人独处、自己开车或独自到公园散步等感染风险较低时,不需要佩戴口罩。
(二)远距离出行人员。
1.旅行途中,尽量减少与他人近距离接触,在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场所和乘坐交通工具时要佩戴KN95/N95等防护口罩。
2.口罩在变形、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。
3.必须前往疾病流行地区,应事先备好口罩、便携式免洗洗手液、体温计等必要物品。并妥善保留赴流行地区时公共交通票据信息,以备查询。
4.从疾病流行地区返回,应尽快到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、村民委员会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登记,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医学观察,医学观察期限为离开疾病流行地区后14天。
三、特殊人员
(一)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司乘人员、出租车司机、公共场所服务人员、交警、安保人员、媒体记者、快递人员等行业人员。
(二)所在单位应为其配备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/N95及以上防护口罩,以及手消毒液、消毒纸巾、体温计等物品,并做好工作环境的日常清洁与消毒。
(三)工作期间,应做好个人防护,规范佩戴口罩上岗。
(四)每日至少测量2次体温。如出现可疑症状(如发热、咳嗽、咽痛、胸闷、呼吸困难、乏力、恶心呕吐、腹泻、结膜炎、肌肉酸痛等),应立即停止工作,根据病情居家隔离或就医。
四、老年人
(一)老年人要养成健康生活方式,注意膳食营养,保持积极乐观心态,以自己喜爱可行的方式放松心情。
(二)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,注意室内通风,保持环境整洁卫生,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。
(三)如出现发热、咳嗽、咽痛、胸闷、呼吸困难、乏力、恶心呕吐、腹泻、结膜炎、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时,应采取以下措施:
1.自我隔离,避免与其他人员近距离接触。
2.由医护人员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,视病情状况送至医疗机构就诊,送医途中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,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。
3.如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,其住所由当地疾控机构的专业人员及时进行终末消毒。
五、儿童
(一)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,作息规律,健康饮食。注意手卫生,饭前便后认真洗手,不要用不清洁的手揉眼、摸口鼻,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嘴巴和鼻子。
(二)外出一定要佩戴口罩,不要去人多的地方,不参加聚会。
(三)在家多和爸爸、妈妈一起做做体育运动,增强体质,提高身体免疫力。
(四)如果有发烧、生病的情况,一定要配合爸爸、妈妈及时去医院就医。
办公场所防控导则
1、上班途中,请正确佩戴有效防护口罩。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建议步行、骑行或乘坐私家车、班车上班,班车要按照公共交通工具消毒技术指南做好消毒。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,全程佩戴有效防护口罩。途中尽量避免触碰车上物品。
2、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,体温正常方可入楼工作,并到卫生间洗手。若体温超过37.2摄氏度,请勿入楼,并回家观察休息,必要时请到医院就诊。
3、入室办公,请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,建议每日通风2—3次,每次30分钟左右,通风期间注意保暖。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,多人办公时,需佩戴防护口罩。保持勤洗手、多饮水。接待外来人员双方均需佩戴口罩。
4、尽量减少召开会议,一般工作可通过网上办公系统(企业内部OA系统等)办理,一般会议可通过视频会议方式召开。如确有必要召开线下会议,参会人员需间隔1米以上,严格控制会议时间,会议时间超过1小时,开窗通风一次。会议结束后,场地、家具、茶具用品必须进行严格消毒。
5、尽量减少洽谈合作、外出考察等商务活动。商务出行时,车辆内部及门把手每日用酒精消毒1—2次。
6、商务来访人员,进入办公区域前,需佩戴防护口罩,接受体温测量,并介绍有无与疫情重点地区、确诊、疑似病例接触史以及本人健康状况。无上述情况且体温正常方可入楼。
7、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,传阅文件时佩戴防护口罩。
8、建议早晚每日对座机、手机等通讯工具用酒精擦拭消毒。每天定时做好电梯间、中央空调送、回风口消毒工作。
9、工作期间,建议有组织分批次开展适当、适度的工间运动。减少乘用电梯,鼓励走楼梯。
10、下班前,洗手后佩戴防护口罩,回家后摘掉口罩洗手消毒。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,避免多人聚会。
11、防疫期间,严格做好生活、办公垃圾无害化处理,使用后的口罩等防护设备,放入专门垃圾桶内,每天两次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。